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曹帅 陈淑玲 记者程家武)近日,宿松县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市场监管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华亭镇破凉社区某地存在以“会销”形式销售酒制品的活动。为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风险,执法人员迅速行动,通过“规范+普法+调解”三步走,有效化解潜在消费纠纷,为农村群众守好“钱袋子”。
资质溯源:严查会销全链条 立行立改筑防线
针对会销形式流动性强、商品来源复杂的特点,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要求举办方提供相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场地租用证明、酒制品生产商资质及检验报告、进货票据等,全面核查产品合法性及质量安全。对材料不全等问题,现场责令整改,并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禁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确保会销活动合法合规开展。
普法课堂:普法宣传进现场 揭穿会销“套路经”
针对农村中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执法人员现场开设“普法小课堂”,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向参会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重点揭露“免费礼品”“限时促销”“专家推荐”等常见会销套路,提醒群众理性消费、留存票据、警惕高价商品陷阱。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听了讲解才知道,原来会销里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后一定多留个心眼!”
调解速办:消费疑虑当场解 组织退款暖民心
在检查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购买酒制品后存在疑虑,要求退货退款。执法人员立即组织调解,核实产品信息及消费凭证,要求经营者依法履行退换义务。经协商,现场为十余名消费者办理退货,退费金额累计超万元,高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消费者王大爷感慨:“没想到执法人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心里踏实多了!”
此次行动是宿松县市场监管局践行“监管为民”理念的缩影。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加大农村地区会销活动监管力度,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同时深化“送法下乡”活动,增强群众维权能力,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