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徐天瑜 杨彬 王宇露 褚嘉炜) “张大爷,您看这个宣称‘免费旅游’的广告,此类营销手段往往存在诱导消费风险,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消费陷阱。”日前,在象山县新桥敬老院老年群体消费维权宣传活动现场,象山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们指着宣传展板上的典型案例,正认真地向老人们剖析讲解。
张大爷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抬手摸了摸头,若有所思道:“以往确实没关注到这些细节,经你这么一说,往后可得提高警惕了。”
话音刚落,一旁的李阿姨快步凑近宣传展板,神情略带气愤地说道:“去年我邻居就遭遇了这种所谓的‘免费游’骗局。原本说的是去知名景区游玩,结果却被带到一家保健品公司,被迫听了一整天的推销讲座。而且,不购买他们的产品,根本不让离开!”李阿姨的讲述引发了在场老人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现场气氛热烈。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消费权益,提升老年人消费欺诈防范意识,象山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民个协会走进丹东、石浦、新桥等地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老年群体消费维权宣传活动,为数百名老年朋友送上了一堂堂生动的“防骗必修课”。
近年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接受,催生出了一个大规模的保健消费市场,各种消费信息纷至沓来、各种营销手段花样迭出,因此也成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了“情景演绎+互动问答”的宣传形式,旨在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为老年人全面揭示常见消费陷阱的本质特征与运作模式。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分别扮作“骗子”与“受害者”,通过逼真的表演,生动呈现了“免费旅游”“保健品促销”等典型消费骗局场景。并在演绎过程中,结合近年查办的“假借公益欺骗型”“自编自演体验型”“虚构认证伪装型”等六类老年保健骗术案例,穿插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用的维权知识,揭露不法分子通过情感关怀、虚假宣传等手段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的套路,帮助老年人远离“治病神药”“特效产品”等消费陷阱,引导老年人识别消费陷阱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期间,工作人员还向老人们发放了精心编印的《老年人保健消费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宣传资料,操着一口象山方言一遍遍提醒道:“面对任何夸大其词、承诺过高回报的消费宣传,务必保持冷静与理性。首先要仔细核查商家资质,看看有没有“蓝帽子”标志,同时及时与子女沟通商议,切勿盲目做出消费决策。”“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和普通食品、药品之间的区别,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身体,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留存好交易凭证。”
老人们攥着宣传资料,三三两两讨论着学到的知识,“今天没白来,以后谁再忽悠我买‘神药’,我立马打举报电话!”张大爷的话引得一片笑声。
此次活动犹如一缕春风,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消费维权的种子。下一步,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将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特点,持续开展“涉老消费普法宣传”“消费知识进校园”“投诉处理业务培训”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筑牢消费权益保护屏障,为全县人民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