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罗昕怡 朱肃静)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素养劳动者关心关爱,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今年以来,青田县市场监管局紧密围绕外卖骑手群体实际需求,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为其提供暖心服务,增强其社会融入度、共建参与度。目前已成功建成10个骑手暖心驿站,日均服务骑手50余人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面向外卖骑手各类活动6场,参与人数150余人次。
一个驿站 一张绿卡 破解就业群体新困境
全面了解,科学谋划。为全方位了解骑手在日常配送餐时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配送难、配送累等问题,该局召开“浙丽暖心·百家论坛”骑手专场座谈会,邀请9个封闭式小区物业负责人参加,与骑手现场交流“门难进”等实际问题;同时线上发放网络问卷,充分了解外卖骑手对于驿站选址、配备物资、开放时段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线下实地走访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站点等现有点位,综合考量后期骑手驿站的具体选址。
多维协同,整合资源。结合前期座谈会、网络问卷、实地走访所收集的信息,组织社工部、工会、社区街道等单位,针对外卖骑手配送难、配送累等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细化。研究后,决定依托青田县特色便民服务小程序“青亲里”,为外卖骑手解决“门难进”这一配送难题;在实地走访银行网点、青田之心商场等15个点位,综合考量外卖订单集中度等因素后,决定择优选择其中10个点位开展骑手暖心驿站建设。
细化需求,暖心服务。联合县委社工部、石门社区等依托“青亲里”微信小程序,创新推出“小哥请进”码,外卖骑手在“青亲里”实名认证后,便可持码出入各大封闭小区,真正实现“手机在手、进门不愁”。将“卡通外卖骑手+骑手暖心驿站”设计为驿站logo,在驿站内提供桌椅、微波炉、小冰箱、矿泉水、常用药品等物资,并从10个点位中挑选5个位置便利、设施较好的点位,重点打造为“24小时”驿站,骑手可凭“小哥请进”码随时进入,让驿站真正成为骑手们舒适、舒心的休憩港湾。
一支队伍 一份责任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赛促学,提升从业专业度。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进新业态群体,提升外卖骑手食品安全专业素养,该局组织开展“食安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知识竞赛活动,邀请外卖骑手参加,与专业执法人员同台竞技;组织外卖骑手参加丽水市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之“网约配送员”技能竞赛项目,多维度考察其订单接受与验视、路线规划、订单配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技能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激励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以学促行,组建社区服务队。选聘12名外卖骑手为“食品安全监督员”,邀请其参与体验食品安全检查,让“食品配送员”化身“食安吹哨员”。将197名外卖骑手纳入主城5大社区,聘任其为流动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活动,并设置相应积分兑换“青蜂”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外卖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感。
以行促效,树立红色新标杆。组织开展外卖配送员党员排摸,成立外卖配送员流动党支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课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对在疫情防控、文明倡导等方面涌现的先进典型,予以“绿谷先锋·最美配送员”的荣誉嘉奖。引导党员配送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规范、比作为、比服务”,积极参与帮助空巢老人、爱心助考、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
一点关心 一份平安 营造管服协同新氛围
关注道路安全,整治违规行为。对县域内即时配送经营主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站点进行摸排,对外卖平台(代理机构)召开安全行政约谈会,围绕骑手准入、日常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并现场签订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责任书。联合交警大队深入即时配送企业站点,对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使用不合规电池仓等问题进行突击检查。目前县域共有美团、饿了么共计2家即时配送经营主体,5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站点,今年以来,累计检查点位15个次,发现问题6个,均已限期予以整改。
关注多面培养,丰富专业技能。梳理外卖配送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从业人员信息库,了解外卖骑手在工作之余的技能提升需求,开展学历提升、网络创业、电子商务师等学术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职业技术学校老师等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外卖骑手提升学历,帮助其开辟就业新赛道。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外卖骑手线上线下培训420人次。
关注特殊节点,送上暖心服务。牵头联合县委社工部、县邮政管理局、瓯南街道石门社区等部门,先后开展“花好月圆·中秋暖‘新’”“以心暖新 骑乐融融”“夏日送清凉”等暖心慰问活动,为其订制食药安全知识科普、健康体检等个性化服务,邀请民间老艺人为其表演非遗木偶戏剧,并送上爱心雨衣、手套、药品等暖心礼包。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员7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