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浙江东阳:“5S”现场管理改造提升全覆盖 推动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

2024-12-05 14:3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金英燕) 食品小作坊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强市的助推器,不仅能提振消费“食”力,更是连接传统工艺与数字管理、传承与创新的民生桥。为进一步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东阳市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源头把控、改善民生”的理念,按照“改造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梯度培育模式,打造环境整洁、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助推食品加工小作坊高效发展。通过两年的提升,全市19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完成“5S”现场管理改造提升全覆盖,24家实现“阳光化”,财政发放补助资金445万元。

靠前部署,做好规划。成立食品加工小作坊发展提升工作小组,召开动员会做好政策宣讲和解读。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方案》等政策,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生产加工行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为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行动方案。由科室牵头、联合属地所(分局)根据区域分布特点、场地布局、设施设备、人员管理、经营状况等情况对全市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摸排,听取作坊业主意见,通过“引导提升+劝导退出”双向发力,综合分析研判其总体状况,确定改造提升名单,明确改造要点和方向。

精准服务,递次推进。充分考虑小作坊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厂区布局及生产经营水平等情况,对生产现场、贮存仓库、出厂检验等环节提出改造意见,开展一对一指导帮扶,为小作坊量身定制改造提升方案。选取杨梅、羊肉、红糖、麻糍等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实施软硬件改造提升,以点带面加快建设标准化食品小作坊,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打造典型示范样板。

打造特色,提高素质。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乡村振兴建设,融合质量、品牌和共富要求,深入挖掘传统食品文化内涵,打造南马粉干、画水红糖、千祥羊肉等一批作坊食品“金名片”。组织小作坊到示范作坊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改造经验,鼓励基础设施好、改造意愿强、文化底蕴浓的小作坊主动升级,形成特色作坊集群,激发产业共富动能。

夯实基础,控制风险隐患。严把准入关口,督促新办食品加工小作坊按照改造提升要求落实建设。强化监管,列出问题清单和建议整改措施,组织风险会商,形成闭环管控,确保隐患问题得以有效落地解决,精准防控潜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监督抽检,抽检小作坊产品共计253批次,合格率达98.73%。针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公布抽检信息,约谈小作坊业主,跟踪问题食品后续核查处置和整改情况,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迭代升级,实现智慧监管。将“浙食链”建设纳入24家“阳光小作坊”的日常监督检查,要求建设单位常态化操作“浙食链”,实现上游进货、生产加工到下游销售全过程监控,形成“源头可查、去向可溯、责任可究”的食品小作坊追溯体系,把小作坊逐步从“幕后”搬向“台前”,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无死角的“阳光可视”。

规范标准,构建长效机制。规范准入条件,加强事前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管,按照“五化”作坊建设要求,持续发展高标准阳光小作坊。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专题研判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工作部署,确保工作真正落实落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