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邬玲) 长兴县水口顾渚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浙产好食品”长兴紫笋茶的主产地。辖区拥有杨梅、茶叶、蓝莓、猕猴桃等多个高价值种植基地,现有食品生产企业5家,小作坊1家,农贸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各1个,农家乐580余家,素有“上海村”美名。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特色食品产业,实现从“卖风景”到“谈文化、做产业、享美食”食、农、旅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今年,顾渚村将“食安共富幸福”融入水口乡经济发展品牌圈,依托“印象水口”大品牌,以“幸福”为本、“共富”为墨、“食安”为笔,走上“印象水口·食安顾渚”新赛道。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46.4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17万元,今年1-4月,顾渚村共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
以“浙产好食品”为聚焦点,产业振兴带动共富。长兴紫笋茶,芽尖新嫩,色泽带紫,芽形如笋,因而得名“紫笋”,在唐代便为贡茶。近年来,长兴紫笋茶通过抓项目、做产品,延链补链,激活“品茗三绝”文化底蕴,构建产业振兴、文化挖掘、场景体验、数字赋能的紫笋茶产业生态链,为食安共富注入动力。一方面,进一步传承唐代贡茶技艺,以2025年“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在顾渚村启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广长兴紫笋茶的非遗制茶工艺,同步开发“饼茶”“袋泡茶”“一周茶”“紫笋小鲜”等差异化产品。活动当天,央视直播10分钟清空紫笋茶库存,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另一方面,加快紫笋茶现代产业发展步伐,依托紫笋茶科技小院开展专项科研和专业培训,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多所院校深入合作,出台《长兴紫笋茶标准化生产规程》《茶叶监管规范生产经营指南》,统一规范种植、采摘、加工全流程标准,规范地理标志等标签使用、网络及散装销售等经营行为,有全自动标准化流水线13条,首创半自动蒸青工艺流水线,让千年紫笋走上标准化建设、产业链延伸、品牌化打造道路。
以“四季水口”为主轴线,文旅食安带动共富。以“四季三餐”为轴线,结合自然节律与地方特色,设计主题鲜明的文旅活动,同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如“醒春季”以紫笋茶开采为核心,举办惊蛰祭茶、采茶节、紫笋飨食等大型活动,配合竹林挖笋、亲子越野等体验,让游客感受“春茶+山珍”的舌尖盛宴。“焕夏季”依托竹林溪流等避暑资源,开展古道越野、灯光音乐会等沉浸式场景,强抓时令特色农产品“鲜”机,开展“农场巨会”系列活动。“听秋季”以“音乐”主题为核心,融合文旅推介、戏剧之城、民宿设计成果展、生态音乐会、水杉文化节等多元活动,展现水口的文化创意与生态魅力。“暖冬季”以禅茶大会、年猪宴、厨王争霸赛为亮点,营造温馨年味氛围,打造新“水口八大碗”。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顾渚村接待游客达1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8.5%,旅游收入突破6000万元,同比增长20%。
以“自治共治”为发力点,食安守护擦亮底色。顾渚村是全县农家乐业主最多最集聚的旅游村,超580余家农家乐,带动90%以上农户从事农家乐经营、土特产销售、物资配送等产业。为全方面提高游客“吃住游”的满意度,专门成立长兴县水口农家乐协会,出台内涵52条扣分项和27条加分项的《农家乐(民宿)积分制管理制度》,按民宿数量规模划分成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名理事,通过“协会主导、片区自治、党员包干”,以业主管理业主,以业主监督业主,推动农家乐(民宿)标准化、规范化运营,让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不出村。建立一支由人大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消费者代表、经营户代表组成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通过日常巡查、监督执法等,为执法部门提供案源线索。创新开展食品安全“百姓点检”惠民活动,通过“免费送检+科普宣传”大力营造食安共富氛围。今年,该村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8批次,通过“你点我检”为村民免费送42批次,开展科普宣传3次,发放各类宣传册(品)1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