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扬 记者王正心) 为全面激活黄岩长潭水库区域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管局以“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为核心引擎,以打造“环长潭湖食品产业共富经济带”为目标,精准锚定库区资源与产业优势,创新实施联村共建机制,因地制宜培育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长潭湖”菜篮子共富示范工程。目前该经济带已汇聚生产单位16家、生产基地32个、地方特色食品100余种,成功培育区域特色品牌1个、IP形象商标2个。
聚富共建 全域统筹构建乡村联片新全景
“六乡一镇”共同推进。该局联动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文广旅、商务、供销社、城发集团等多个职能部门,以长潭水库“六乡一镇”82个行政村为单元,全覆盖推进库区“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引导技术、人才等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推动食品产业与乡村共富深度融合。
“梯度培育”分层推进。根据“六乡一镇”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按照1:3:6的比例推进典范、培育、规范三个层次建设,其中典范村8个、培育村24个、规范村50个,统筹推进幸福村建设。
“包保服务”团队推进。构建领导包保、专家指导、部门监管的“三位一体”包保服务机制,加快完善“谁来帮”“怎么帮”“怎么管”的全链条帮扶管理机制,对区域内19家B、C级重点包保主体结对帮扶,同时依托台州市食品安全协调共治中心的专家资源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创富驱动 品牌引领激活产销合作全盛景
政企联动共筑“菜篮子”共富工程。推动区、乡两级食安办与黄岩城发集团签订战略发展协议,充分发挥属地协调优势,为村企合作牵线搭桥,构建“政府协调+国企运营”的食安共富幸福村发展模式,共同搭建涵盖监管提升、优选采购、抽检监测等环节的全链条协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品牌赋能构建“长潭湖”区域平台。聚焦培育“长潭湖”区域特色品牌,精心打造“谭小弟”“湖灵灵”等形象IP。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在核心商圈开设统一形象的旗舰店等形式开展多维度宣传推广,同时规范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今年5月1日,长潭湖共富“菜篮子”工程旗舰店正式营业,上架共富产品106种,其中食品占47%,开业以来日均销售额达1万元以上。
产销贯通提升产品商品化水平。针对区域内产品收购分散、标准化程度低、流通链条冗长等问题,实施双端优化策略。在收购端,依托食安办推荐机制,建成小型帮扶基地、村企共建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30余个,实现绿豆面、馒头、茶叶等100余种产品的集中收购,提高收购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在销售端,积极联动食品协会、餐饮协会,成功将优质产品推荐至5家校园配送企业、13个政府食堂、10余家大型餐饮机构、2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等渠道,构建直达终端市场的销售网络。
助富提质 多维融合打造产业提升好佳景
守护舌尖上的共富。联合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制定“长潭湖”菜篮子共富示范工程联勤联动、风险会商、应急处置、定期排查等多项制度,对涉及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假冒伪劣肉制品专项整治等为抓手,通过“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的动态管理方式,着力消除突出食品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带动口袋里的共富。以“浙产好食品”为抓手,紧紧围绕该区水果深加工产业,立足“甜”的元素,发挥各村资源禀赋,挖掘特色食品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同时通过特色美食村、电商直播、食旅融合等多元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如推动屿头馒头创新“馒头+”模式,将电商、罐头、咖啡、红糖等元素与馒头巧妙混搭,实现产业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增强精神中的共富。加强与文广旅体等部门的联动,发挥长潭湖库区旅游资源优势,开展“食安研学”“食安课堂”“厨艺大赛”等活动,深入推进文旅结合,同时结合共富旗舰店创新设置“共富公益摊位”,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月二”宁溪灯会共富集市活动,汇集5家食品共富工坊、50家共富摊位,吸引游客超过 40万人次,同比增长40%,带动增收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