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宁波奉化区:他山之“虾” 可以共富

2025-07-01 09:4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走进宁波奉化裘村镇石盆村的“渔你一起”共富工坊,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内将一只只当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清洗、加盐、煮沸、配对、烘干、分拣包装,销往各地,这就是现如今当地的共富虾。石盆村是一个传统渔业村,当地海洋、森林、湿地资源丰富,天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村网箱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自2001年起村民陆续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生。过去,农户们养殖南美白对虾都是自产自销,虽能实现自给自足,但传统养殖“低小散”、产业化困难、销路局限等问题阻碍着裘村虾业的发展。

破茧:从传统“低小散”养殖格局到高产园区

针对传统养殖户“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的困境,奉化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服务模式,主动对接多方资源,联合裘村镇政府组织第三方水产公司、专业养殖公司、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等单位,成立标准化领导及技术支持小组。该小组通过打造标准化南美白对虾共富示范产业园,将标准化养殖概念融入白对虾育苗、养殖全过程,建立了包括水质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防控等在内的12项标准化操作规程。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南美白对虾科学化、规模化养殖,项目成功培育了近4000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对虾成活率提升35%以上。

“以前我们搞南美白对虾养殖,全靠自己摸索,产量低、病害多,心里没底。得益于市场监管部门的牵线搭桥,现在专家手把手教标准化技术,水质调控、精准投喂都按科学流程来,去年亩产突破1200斤,用药成本还降了60%!”养殖户老李兴奋地说道。数据显示,共富示范产业园带动周边112户养殖户统一采用标准化模式,平均亩产提高80%以上,虾体规格整齐度达90%,成品虾收购价每斤高出市场2-3元。农户年收入突破10万元。

蝶变:从传统渔业到现代工业

鲜虾产量攀升,产业升级亟待加速。奉化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渔你一起”共富工坊,培育龙头生产企业,派出食品生产监管专家深入现场,指导企业建设生产车间,引进标准化烘虾流水线,安装智能烘虾设备,改进传统木炭烘虾工艺,有效解决传统烘虾中存在的耗时长、高污染、虾干品质参差等问题等弊端,实现虾干生产从“小作坊”到标准化厂房华丽转变。2023年7月,助力该企业“零跑腿”完成全区首张烘虾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同年加工生产鲜虾就达5万余斤。此外,该局还协助工坊将烘虾纳入裘村镇农业公共品牌“求寸鲜”,放大品牌效应。

“以前我们村小作坊烘虾,全凭经验控温,不仅效率低,虾干品质还不稳定,现在有了标准化车间和智能烘虾设备让产量翻了3倍!”宁波市山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周经理笑着说道,新引进的智能化烘虾流水线通过精准控温,实现日烘虾2100斤,较传统瓦缸烘虾效率提升整整7倍以上,能耗降低40%,产品合格率从75%提升至98%。“从土灶炭烤到智能生产,我们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瓦缸烘虾”技艺传承人朱亚丹老人感叹道,没想到标准化工艺不仅使产量得到了跃升,虾干品质还有了保障。

涅槃:从传统熟人经济到陌生人经济

虾干大规模量产后,拓宽销售渠道也同步提速。该局发挥职能优势,助力“渔你一起”共富工坊线上线下同步拓展销售渠道。在线上,协助完成2家“求寸鲜”网店合规化改造,帮助解决网络经营资质认证、广告宣传等问题,规范网店运营。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帮助工坊成员通过短视频推广、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虾干网络曝光度。在线下,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工坊参加各类展销活动20余场,牵头“三关六码头”、三江超市等12家商超、5家农贸市场、区文旅集团旗下棒集生活服务公司与工坊建立稳定供销关系。

“现在虾干能进大超市了!”养殖户老李在“渔你一起”共富工坊里笑得合不拢嘴,手里捧着刚刚拿到的商超供货合同。曾几何时,传承百年的美食“瓦缸烘虾”因为采用传统的炭火烘烤,无法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因此农户生产的虾干大多以微信、朋友圈等“熟人经济”方式销售,年销量始终徘徊在500公斤左右。如今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下,工坊烘虾项目月销量突破300公斤,已实现500万元产值,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真正让传统美味走出了“熟人经济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