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食材的安全配送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2024年,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校园食材阳光集配工作,聚焦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物联感知、实现数据追溯、集成快检数据等维度,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发布全国首个《食用农产品“阳光配送”企业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切实守护了校园食品安全。2025年度,该局将以更严格的要求、更科学的规划、更精准的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更加安全、高效、普惠的食材供应链。
提质强基 以高标准筑牢食安防线
供应管理,动态管控。引导配送企业与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直接合作,建立“源头直供+质量承诺”机制,实施生产基地资质认证。打通市监、教育、农业等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供应商全息信用画像。建立供应商准入退出、报价竞争、月度考核“三项机制”,实施供应商动态分级管理。引入优质供应商,对不合格供应商及时调整,确保食材质量和供应稳定。
标准升级,优化细节。在2024年制定发布的《食用农产品“阳光配送”企业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基础之上,提高站位,细化举措。建立健全各项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结合实际更新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问题及时闭环。严把来源关、仓储关、分拣关、运输关、交接关等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好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规范接收,二次查验。制定配送接受方验收操作流程。学校领导、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食堂主厨组成的食材验收工作组,邀请家长膳管会成员监督,每日轮流值班验收。严格落实核单据、查包装、感官检验、称重复核、双签留样的验收流程,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食材启动退换货流程,建立验收电子台账、食材验收问题清单库和《临近保质期食品验收管理制度》《冷冻食材验收制度》等,确保各环节全链条验收监管到位。
扩面织网 以多场景覆盖织密食安网络
培育企业,扶持发展。总结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经验,促进更多食材配送单位整改提升建成“阳光配送”企业,引导连锁商超总部按照“阳光配送”标准进行规范管理配送。召开企业经验交流会,邀请标杆企业分享成功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组织实地参观学习,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整体食安管理水平提升。
延伸场景,服务惠民。推动食材阳光配送服务向企事业机关食堂、社区食堂、连锁超市等多元化场景覆盖,扩大服务范围。通过拓展配送范围,逐步实现食材阳光配送全覆盖,让更多的群众受益。针对养老院、医院、学校等不同机构的人群需求,考虑健康状况与口味需求,结合时令农产品,测算营养成本,核准微量元素,推广科学合理的定量营养食谱,提升人民群众饮食健康水平。
联合指导,协同共治。建立跨部门联合指导机制,统筹资金监管、专项审计与信用评价,形成监管合力。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如纪检部门、学校代表参与供应商考核,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监督”的立体化治理格局。组织家、校、社三方代表定期巡查配送企业运行状况等,强化多方监督落实到位。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坚持问题抄告、跟踪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清零。
深化固本 以创新机制激活长效动能
联动推进,精准检测。将推动食材阳光配送发展与“菜篮子”守护微改革紧密结合。根据区域内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和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定期调整目录,对检验品种、项目和方法动态进行科学调整,规范精准开展食品快检工作。增加胶体金检测应用比例,提升检测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组织配送企业参加快检员专题技能培训,重点学习阳性食品处置指南、快检室运行指南。开展快检能力评价,组织快检专家提供帮扶服务,对其快检室进行指导改进。
物链智控,阳光智治。督促企业建立每日巡检、月度深度维护、年度大修的三级维护体系,检查现有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传感器、冷链车温湿度计、GPS定位等关键物联设备,确保食材配送智能化管理和透明化服务的稳定性。基于AI抓拍数据构建异常行为识别模型如未消毒预警、分拣错误,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主动干预。严格落实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实现食材供货商、配送商和学校食堂同步应用“浙食链”系统。
宣传引导,多业共融。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科普视频、案例分享等内容。线下举办社区活动、企业开放日,让消费者直观了解阳光配送的全过程,公开食材采购和检测数据,增强其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将权威发布与市场展示相结合,提高公众知晓度与参与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联合食安专家、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协会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和管理,深化发展“阳光配送”,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嘉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