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嵊州市“四步焕新”非遗榨面产业的食安共富之路

2025-05-28 10:3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绍兴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处会稽山脉南麓,剡溪流域腹地,自古便是浙东粮仓和商贸重镇。嵊州市溪滩村作为非遗榨面发源地,其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明朝正统年间,因选用剡溪上游优质稻米、采用独特的“三蒸三晒”工艺而闻名;殿前村则因地处小乌溪江冲积平原,拥有独特的沙质土壤,所产稻米制作的榨面筋道爽滑,素有“江南第一面”的美誉。

近年来,嵊州市成立榨面产业联盟,整合100余家传统作坊,以“非遗+食安+共富”为发展主线,创新“村集体+农专社+农户”运营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产业化发展。2024年,榨面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溪滩、殿前两村贡献超70%;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45%,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万元增至8万元,致力于打造浙江省“食安助力共富”的样板村。

老工艺新标准,食安看得见。标准严把控。嵊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T/SZXC 0005-2024《嵊州小吃 榨面》团体标准,规范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包装的20余道工序。同时,将榨面纳入地方年度抽检计划,年抽检覆盖率超95%,产品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在100%。科技提品质。联合浙江大学研发“嵊榨1号”专用稻种,建设2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肥,确保原料品质。新米榨面单价提高5元/公斤,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4000万元以上。创新增效益。引入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采用恒温风干技术替代传统晾晒,其中,嵊州得安食品厂创新开发“冰榨面”速冻工艺,突破季节限制,年产量提升30%,实现生产企业增效增收。

老作坊新产业,食安有保障。集群促发展。发挥嵊州市榨面产业联盟指挥棒作用,建设第三期占地10亩的产业集聚区,完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品牌强影响。依托“江南第一面”传统美誉优势,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农文旅融合,带动品牌溢价达20%。渠道拓市场。构建“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新模式,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设旗舰店。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占总销售额40%,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老师傅新传承,食安记心间。非遗传技艺。开设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由溪滩村榨面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系统传授传统工艺精髓。目前已培育50余名青年村民技工。就业惠民生。60余家榨面生产企业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民参与原料加工、生产包装、物流配送等环节。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奖励”机制,员工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培训增技能。联合市人社局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开设食品安全管理、电商直播、面点制作等专题课程,年均新增就业岗位200个。

老特产新招牌,食安赢口碑。文旅引客流。投资建设溪滩榨面产业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开发的非遗研学项目带动周边农家乐发展,相关数据纳入村集体增收统计。节庆塑品牌。组织开展“嵊州榨面文化节”,策划榨面制作大赛、非遗展演、美食品鉴等系列活动。2024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文创拓市场。联合专业设计团队,推出榨面主题文创礼盒、特色包装、周边纪念品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