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凌溶)2月11日,在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社区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吸引了50余位社区居民参与。北碚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科学技术协会、西南大学社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的“社区科普大学食品安全讲座”,开启2025新年“第一讲”,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演示+精准服务”的创新形式,让食品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图片来源:北碚区市场监管局
理论课堂:解读食品安全密码
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结合近期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通过展示查获的“山寨食品”“三无产品”“保健食品”样本,现场传授“四看一闻”辨别技巧:看包装完整性、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及贮存条件,闻食品是否有异味。还通过PPT动态演示,让居民们学会认识保健食品,懂得如何挑选保健食品,注意防范会销骗局。
实操演练:群众亲身参与互动
活动现场特别模拟设置了食品销售柜台,请居民朋友们参与模拟检查,在实操中学会查看食品标签,辨别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今天跟着工作人员现场看一遍,才真的搞明白了什么是保健食品,以后也不怕被商家忽悠了。”王阿姨笑着说道。在现场问答环节居民们积极参与,进一加深食品安全常识印象。
图片来源:北碚区市场监管局
精准服务:定制化解答民生关切
针对社区老年群体集中的特点,重点讲解了保健食品欺诈销售陷阱识别知识。社区工作人员同步建立“食品安全互助微信群”,发放婴配乳粉、保健食品宣传资料90余份,将“一次性讲座”转化为“长效知识库”。
图片来源:北碚区市场监管局
本次活动是市场监管部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的重要举措。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区6个街道社区推广“科普大学+食品安全”宣教模式,通过建立“社区观察员”队伍等创新机制,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