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五抓”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2025-05-29 15:3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卢妍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席东海)端午佳节将至,粽子等节令食品迎来消费高峰。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以“五抓”为着力点,全面开展节前粽子专项检查行动,通过“抓源头、抓流通、抓包装、抓风险、抓共治”五维联动,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1748504231568425.png

抓源头:生产环节“全链条”管控

该局聚焦粽子生产企业,以“原料溯源+过程规范+出厂严检”为核心,开展全覆盖检查。执法人员深入生产车间,重点核查原辅材料采购渠道、添加剂使用记录、生产环境卫生及成品出厂检测情况,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原料或违规添加防腐剂、色素等行为。针对辖区内重点生产企业,要求其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强化生产过程风险防控,确保粽子从原料到成品全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已检查生产企业2家,农贸市场现制现售26家,发现并整改问题3处。

1748504264454260.jpg

抓流通:索证索票“全流程”追溯

在流通环节,执法人员以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糕点店为重点,全面核查粽子等节令食品的进货查验记录、供货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检验报告。通过“一查二核三对”(查票据、核信息、对批次),严防“三无”产品、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例如,在李家沱街道某超市,执法人员逐一核对粽子包装标签与进货台账,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截至目前,已检查食品经营单位42余家,索证索票情况较好。

1748504307162225.png

抓包装:标识规范“全维度”审查

为落实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该局将粽子包装纳入重点检查内容。执法人员依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对粽子礼盒的包装层数进行了检查,严查“盒比粽贵”“包装奢华”等违规行为。同时,对粽子标签标识进行审查,重点核查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及营养标签等信息是否完整规范。

抓风险:非法添加“零容忍”排查

该局以“风险监测+靶向抽检”为手段,强化粽子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一方面,针对粽子生产、流通环节开展专项抽检,重点检测微生物指标、添加剂残留及重金属含量;另一方面,在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设置快检点,对粽子进行硼砂、二氧化硫等非法添加物现场检测。目前已抽检粽子等节令食品45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快检38批次,有效阻断风险食品流入市场。

抓共治:社会参与“全方位”联动

该局通过“监管+企业+消费者”共治模式,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邀请市民参与食品检测,并现场讲解食品安全知识;二是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监督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三是组织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例如,在鱼洞街道开展的“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中,执法人员通过案例警示、法规解读等方式,提升市民的维权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违法行为,并建立“节前严查、节中巡查、节后复查”的长效机制。此次“五抓”行动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有效规范了粽子市场秩序,为群众营造了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

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温馨提示市民:选购粽子时注意查看包装完整性、生产日期及储存条件,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