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谢娟)当前重庆正值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极易引发食品污染和腐败变质,食品安全风险升高,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采取“123”举措,扎实推进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发布1项公告。面向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发布了《潼南区夏季食品生产经营风险提示》,提示提醒经营者针对夏季食品安全风险特点抓好“7个严格”,从严格开展食品原料查验、严格落实食品温度控制、严格抓好食品卫生管理、严格夏季重点食品管理、严格细化临期食品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等7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提示。
开展2项检查。针对夏季气温升高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部署开展了2项专项检查。开展食品贮存温度专项检查,对经营者配备的冰箱、冷库、冻库、冷链运输车等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完好性进行重点检查,确保食品处于安全的贮存温度范围,及时督促整改脱冷、超过贮存温度等风险隐患;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日周月”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是否将食物(含食品原料)出现感官异常、腐败变质及使用被洪水、雨水污染的食品纳入到自查的重点内容。
突出3类产品。对夏季消费大、风险高的三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重点监管,一是强化对冷冻饮品的监管,夏季来临,冰糕、冰棍、冰淇淋等冷冻饮品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将持续加大对冷冻饮品日常监管和抽检监测力度,严查微生物、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强化对肉制品的监管,高温高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体在30℃以上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倍增,尤其容易污染生肉,重点检查餐饮店是否严格落实生熟分区储藏、分案处理的要求,防止交叉污染。三是突出湿淀粉制品监管。凉皮、米线类湿米粉,在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分泌米酵菌酸毒素,国内屡次出现食物中毒案例,将对相关食品经营者是否使用变质霉变的谷物原料、是否严格按照温度要求贮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进行严格监管。
截至目前,已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27家,抽检冷冻饮品、肉制品等重点产品50余批次,排查出的5个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成。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开展常态化检查,加大对夏季消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规范经营行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群众夏日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