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董微微)5月16日,总投资为3亿元的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蓝色渔港正式投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核心项目,南沙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打造大湾区“蓝色粮仓”的具体实践,蓝色渔港集水产精深加工、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等七大功能模块,年加工水产品达3.5万吨,冷链仓储能力超8000吨,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将成为大湾区水产品加工量最大的基地之一。
开幕式现场启动仪式
据了解,该项目运营主体为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由广东恒兴集团和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恒兴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水产食品业务是其6大业务之一,目前在全国拥有7家水产食品及预制菜加工厂,年产能2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表示,蓝色渔港项目是恒兴集团与南沙国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结合南沙农业资源及南沙国企区位优势、恒兴30多年发展经验及全产业链资源优势,目标在未来三年内达到满产,为大湾区8000多万消费者供应新鲜、优质的水产品,把放心菜端上大湾区市民餐桌。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志祥亦表示,项目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向大湾区输送超过3万吨高标准水产制品,为周边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了稳定的销路,助力百千万工程。通过标准化生产保障食品安全,让南沙优质水产品直通大湾区商超门店以及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餐桌,真正实现从塘头到餐桌的朝捞夕至。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发言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重斌,南沙区委副书记、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麦洁萍等出席投产仪式。陈东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渔业生产国、海水养殖国、远洋捕捞国、水产消费国,水产品出口额全球第一。在当前大背景下,需要明确南沙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站位,明确蓝色港湾预制菜产业园及工厂的定位,思考在海洋牧场建设中如何错位出招,彰显核心竞争力。基于定位、站位及错位,南沙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段位要致力于推动市场、生产、仓储物流、科研创新四个共享,期待项目投产后能为全省、全国创造新的产品形态和消费场景。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发言
南沙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水域面积超60%,拥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鱼塘超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9万亩,是广州最大的渔业“菜篮子”基地。据悉,近年来,南沙区利用万亩美丽渔场资源禀赋发展大水面生态化养殖,聚焦产加销全环节、全链条持续发力,以“良种良养良销”打造湾区“蓝色粮仓”动作频频。2024年,南沙水产品总产量超12万吨,年渔业产值超42亿元,渔业在南沙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蓝色渔港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