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许文富 梁志生)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簕菜。“簕”在恩平方言中是“刺”的意思,因其茎干遍生尖刺而得名。这种承载着百年饮食智慧的野菜,既是“岭南十大养生特产”、“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更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录。那句“想要眼睛明,清明吃簕菜”的古老谚语,正是对其食药价值的生动诠释。
自然雕琢独特特性
簕菜,学名为白簕,属于五加科植物。簕菜的叶片呈椭圆形,边缘锯齿状,叶片翠绿且富有光泽。其茎干布满尖锐的刺,这些刺不仅是其独特的标识,也反映了它的生长环境。簕菜多生长在山林、溪边等湿润的地方,刺的存在帮助它在自然竞争中占据优势,避免被动物轻易啃食。簕菜全年均可收获,但清明前后雨水丰沛的时节是其生长的旺盛期,此时的簕菜嫩芽鲜嫩多汁,口感与营养价值都达到最佳状态。
兼具药食同源价值
恩平簕菜富含人体多种必须的营养元素,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此外,簕菜更是天然的养生宝库,明·《食物本草》中载其“五加,叶作蔬食,去皮肤风湿。”,《万山草药》记载“通气血郁滞,祛风逐湿,消瘀止血止痛,清热解毒。”在传统中医中,它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等病症。现代研究也表明,其含有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抗癌、抗炎作用。
慧眼选购优质产品
簕菜一般只能选用10厘米左右的嫩芽尖用于做菜,太长容易出现纤维化影响口感。选购恩平簕菜时,需关注“二看一闻”:一看叶片,以鲜嫩翠绿、无黄叶黑斑、叶片舒展不蔫软者为佳;二看茎干,以茎干较粗,翠嫩易折断,无木制化“白心”者为佳;最后,闻味道,新鲜簕菜带有独特清香,若有腐臭味或刺鼻气味,则不宜购买。建议选择清明前后上市的嫩芽,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确保食材的地道性与新鲜度。
多样方式解锁美味
簕菜有着独特的苦味,入口苦,食用后渐觉喉咙甘凉,是开发功能食品的理想原料。簕菜的经典做法包括“鲫鱼簕菜汤”、“上汤簕菜”和“蒜蓉豆豉炒簕菜”。在采摘和清洗过程中,建议佩戴手套以防被扎伤,但经烹饪后其尖刺会软化而可直接咀嚼。除了用来煲汤、煮凉茶,恩平农户还用它来制作簕菜茶,并且该制作工艺已被列入江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恩平的厨师不断推陈推新,开发出了柠檬簕菜茶、簕菜金桔烧饼、簕菜肠粉等多种新式吃法。
如今的恩平簕菜,已从山间野味蜕变为年产值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从山林间的野生植株,到备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养生良方,更成为了恩平文化的鲜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