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土屯鸟”变“凤凰” 飞往“北上广” 阳新特色养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24-10-29 09:3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李榕 董健 程华新 记者胡毅)天上寒霜降,人间晚秋凉。

“阳新母屯鸟,一只150元,公屯鸟一只260元,保质保鲜。”“对,再订公母屯鸟各60只,分两批发货。”“好,明天发货北京丰台区九头鸟饭店。”

10月28日,走进阳新县城东新区双港村振发阳新屯鸟养殖基地负责人程祝一边接电话,一边忙着记录。她说:“我的‘春梦’,就是让‘土屯鸟’变‘凤凰’,飞往‘北上广’。”

今年56岁的程祝,头发花白,被人们亲切地称呼“屯鸟婆婆”。她1999年从石油公司下岗后,经营过加油站,也养过生猪和黄粉虫,但收入微薄。2005年,她开创养殖“阳新屯鸟”,从养殖5000只,到2013年2万只,现如今,循环养殖已达13万只,带动王丽娟等8名脱贫户就业,月薪3600元。

“一只屯鸟”是阳新县全力打造“五个一”的特色产业,阳新县农发公司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模式,打造阳新屯鸟“养殖,孵化,供苗,饲料,品牌,销售”全产业链,创建“山水湖乡情”牌“阳字号”农产品197款,覆盖全县80%涉农经营主体,借电商平台,阳新屯鸟插上“云”翅膀,飞出湖北,飞向全国。

规模化养殖,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来到浮屠镇方林村远航家庭养业场,主人方贤清和妻子阚微微正忙着捉屯鸟、装笼、发货。深秋的阳光照进“阳新屯鸟”养殖棚舍。1988年出生的新农人方贤清说:“没想到,养‘阳新屯鸟’鼓起了‘钱袋子’。”

方贤清中专毕业后在深圳富士康打工,月薪1万元。2015年8月,方贤清为了侍奉患病的母亲,夫妻俩返乡发展养殖阳新屯鸟产业。

“我在富士康做电工7年,回家养殖阳新屯鸟,隔行如隔山。开始还是犹豫了很久,但一想到既能在家照料母亲,又能发展‘阳新屯鸟’产业,便有了'精气神’”。方贤清笑着说。

据介绍,“阳新屯鸟”这个只有阳新独有的物种,1992年被认定为阳新独有地方品种,“人无我有”的“阳新屯鸟”养殖历史悠久,早在1759年当地就有饲养记载。历经数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阳新屯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种特性和特征。2017年,阳新屯鸟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阳新县重要地理名片;“屯鸟”字也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认可,工信部已制定此字输入法。2022年,阳新屯鸟荣获第四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品牌“金奖”,这是黄石市首个金奖。

养殖阳新屯鸟,需要技术,阳新县种畜场技术人员带着干,手把手地教,方贤清第一年养屯鸟8000只,赚6万元。他整天想着规模化养屯鸟技术要领,遇到难题就去找技术人员刨根问底,推行放养和喂着含有益生菌发酵饲料的模式,养出来的阳新屯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持续两年收入翻番。

如今,方贤清通过养殖时间长短对比实验,混合饲料与吃原粮对比实验,野外放养与圈养肉质对比实验及专家实验对比论证,创新3个月圈养,自然放养8个月出栏的最佳养殖“效益期”,让阳新屯鸟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打通了“最后一里路”。

方贤清养殖阳新屯鸟已形成规模化,从幼屯鸟到批量出栏成品屯鸟,养殖场面积由过去10亩扩大到130亩,年销售量也由几千只跃升到去年销售15万只,销售收入1500万元。

规模化养殖靠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阳新县农发公司已形成集育种、种屯鸟饲养、屯鸟苗孵化、商品肉屯鸟养殖、饲料加工、深加工等一体化产业体系,服务家庭农场形态养殖户128户。

阳新屯鸟最大存栏量200万只,孵化场年生产屯鸟500万羽。阳新屯鸟产业辐射全县22个镇(区场)及周边7个县市,带动1300家养殖户。

专业化管理,破解不划算“大难题”

来到陶港镇上徐村世茂家庭农场,缓坡丘陵下,万方大堰边,一群群头戴“小红帽”、眼上有“黑线”、羽毛似白雪的阳新屯鸟,或游水或嬉戏或觅食。

“养殖品牌‘阳新屯鸟’,市场行情波动小,只要勤劳就能赚钱。”农场负责人罗显茂说,这上徐村南纳富河、北饮长江,河塘密布,水面广阔,是养殖阳新屯鸟的“风水宝地”。他在温州开厂赚了第一桶金,看到养殖阳新屯鸟效益好,便将工厂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回乡创办养殖家庭农场。

阳新县大力发展“阳新屯鸟”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阳新屯鸟”种苗需求量大。罗显茂在阳新县种畜场帮助下,主攻屯鸟扩繁种苗,发展1800只种屯鸟。1-9月,已孵化14.4万羽种苗。

“在葡萄架下建起‘小别墅’,让阳新屯鸟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生长……”王英镇车前村德丰生态园老板郭丽芳介绍着生态阳新屯鸟养殖方法。“阳新屯鸟放养,肉质金黄、滑嫩可口,汤汁鲜亮、色泽诱人,特别是药食同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所需13种氨基酸,屯鸟就有4种,让人一吃就忘不了。”

近两年来,郭丽芳推行“‘阳光玫瑰’下套养‘阳新屯鸟’”模式,提升了经济效益,2023年试养阳新屯鸟4000只,纯收入4万元。今年发展阳新屯鸟1.1万只,至少可增收12万元。

“葡萄架下养殖阳新屯鸟品质更好、长得更壮、产蛋更多,而且售价更高,饲养8个月的母屯鸟,每只批发价150-160元,每只公屯鸟260-280元,节假日非常抢手,供不应求。”郭丽芳说。

阳新养屯鸟从第一代的竹竿、草棚、地网养殖,到第五代玻璃钢保温棚、水泥檩条、排污池、高效养殖,专业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数字化升级,新科技赋能“金钥匙”

转型升级,让三溪镇横山村“第三代养屯鸟”的鲍开虎充满信心。

昔日,他自繁自育,干不好、不划算。如今依托智能化赋能阳新屯鸟产业高质量发展。1-9月,已售成品阳新屯鸟5000只,收入100多万元。

2023年,阳新县农发公司投入270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打造年孵化100万羽雏屯鸟基地,提高了阳新种屯鸟的良种繁育水平。同时,建立三溪、陶港、白沙等25个扩繁群养殖基地,不仅提高了阳新屯鸟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也让阳新成为全国最大的“阳新屯鸟”养殖、供应基地。

投资5000万元的军垦农场阳新屯鸟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顶板钢筋绑扎作业。待工程全部完工,真空包装的“阳新屯鸟汤”,年产可达20万罐。

步入三溪镇世林村现代化的阳新种屯鸟养殖基地,阳新屯鸟养殖实现全程数字化,屯鸟舍温度、通风风力、屯鸟生长情况,全都通过电脑监控,养殖方案根据数据随时调整。

“‘阳新屯鸟’似鸭非鸭、似鹅非鹅,仅佐食盐和生姜煨之,便成肉质细嫩、色泽淡黄、清香甘甜的佳肴。”阳新县农发公司种畜场王荣卿说,从第一代的竹竿、草棚、地网养殖,到第五代玻璃钢保温棚、水泥檩条、排污池、高效养殖,专业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化涉及屯鸟产业各环节,对于企业和养殖户来说,都是立身之本。依托专业化,阳新养屯鸟逐渐从小作坊变成现代化的全产业链。通过规模化养殖靠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阳新县农发公司已形成集育种、种屯鸟饲养、屯鸟苗孵化、商品肉屯鸟养殖、饲料加工、深加工等一体化产业体系,服务家庭农场形态养殖户128户。

现如今,阳新屯鸟最大存栏量200万只,孵化场年生产屯鸟500万羽。阳新屯鸟产业辐射全县22个镇(区场)及周边7个县市,带动1300家养殖户。

阳新县农发公司通过着力转型升级,延链、补链、强链,让数字化赋能阳新屯鸟产业链,从饲养、屠宰、加工,每个环节都是“科技范”。

“技术人员只需操作自动化养殖生产线,上料、控温、控湿、分栏、排粪等各项工序实现全自动控制。”阳新县种畜场场长陈玉林对阳新屯鸟养殖如数家珍。

“要让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阳新县农发公司着力打造高质量阳新屯鸟品牌,从孵化到养殖,从饲料到屠宰,全面实现“养殖户—屠宰厂—加工厂”的链式经营运作模式,各个环节协同推进,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让“阳新屯鸟汤”飘香神州。

“一只屯鸟带火一条产业链、致富一方百姓。”阳新县农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志强表示,阳新正加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优民生、有口碑的乡村养殖特色产业,融出一片产业兴旺、物阜民丰的新天地,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