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得春 记者胡毅)从应急救护到消防安全,从疾病预防到食品健康,从非遗文化到航空航天……今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林峰社区通过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教育活动,从不同视角展现了科技的力量,用科普之声,解答了群众之问。
学科普真有大用处
12月9日上午,林峰社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驿站里,志愿者讲师朱丹正手把手向群众教学“海姆立克急救法”。
“只见朱丹先是拿出一个婴幼儿人体模型,随后将“宝宝”面部朝下趴在自己的左手臂上,轻轻拍打着背部,然后又把“宝宝”平躺在地面上,用手指反复多次按压腹部。”她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促进气管内异物的排出。
台上朱丹讲的通俗易懂,台下居民听的认真仔细,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生怕错过了细节。
同时,朱丹还现场演示了给成年人做“海姆立克急救”的详细步骤。她说,大人和婴幼儿的情况不同,大家要视情况选择正确的急救方法。
当天上午,在驿站里居民们不仅学习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还接触到了心肺复苏术,知道最佳抢救时间是“黄金4分钟”,学会了“救命神器”AED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等,大家对应急救护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居民李红说,以前只知道有事往医院跑,今天通过老师讲解掌握了不少自救和急救知识,说不定以后还真能有大用处!
用科普回应孩童好奇心
“奥运会发源地是哪里?”“什么是非遗文化?”“太空种子有什么作用?”……7月15日,在社区举办的暑期托管班里,一群可爱的同学们发出一连串的疑问。
“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的奥林匹亚。”
“非遗文化指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性质的遗产,它包括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各个方面。”
“太空种子的作用是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诱导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课堂上,来自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恩施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科学理论向同学们作一一解答。
“哇!原来太空种子是航天员从太空上带回来的!”“长大后我也想去太空看一看。”孩子们的好奇心背后,是一颗颗科学的种子在萌芽。
“哪里有疑问,我们就把科学教育的课堂搬到哪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莉说,通过暑期托管班开设的“科学小课堂”,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零距离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营造全民科普氛围
9月15日,在阳新明智双语学校,县消防中队教官正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教官一声口令下,不到5分钟时间,400余名学生便有序撤离到了学校操场。
操场上,教官还向同学们讲解了撤离时最好用湿纸巾捂住口鼻,靠楼梯右侧行走,同时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发生人员踩踏等知识要点,并现场演示了灭火器、救生绳等消防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全国科普日期间,社区与县科协、县义工协会、县消防中队、县妇幼保健院等多部门联动,共享资源力量,深入辖区学校、小微企业、酒店商超等重点场所,开展了消防、交通安全,眼科、口腔健康,以及新生儿保健等多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是在科普日,在社区广场、口袋公园、小区楼栋等区域,科普展板、科普活动室、科普走廊等各类科普元素早已渗透到社区每一个角落,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社区发动党员群众加入科技志愿者人数1234人,累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960余场,受益群众3450人,2024年被推荐评为“黄石市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营造了全民科普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