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柯美钢 罗臻)站在半壁山上,看长江东逝水。伫立在古炮前,忆历史勾沉。泛舟千亩荷塘,荷花沁人心脾。观光五爪咀,看万只天鹅结对嬉戏。如今的半壁山,一年四季皆风景:春赏花,夏采莲,秋摘果,冬观鸟。
“五一”期间,前来半壁山古战场打卡的旅客络绎不绝。近年来,半壁山管理区举全区之力,依托资源优势,农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途径,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谋篇布局,构建农文旅融合新蓝图
半壁山孤峰昂举,直耸江中,悬崖高逾百米,蔚为壮观。大江在此处突然被锁窄,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与对岸田家镇互为犄角,扼控长江上下,有“楚江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有名的古战场。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保卫战第一道防线,又是太平天国主战场。
半壁山人文历史悠久丰富。1981年发现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1984年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陶鼎、龙凤镜等,同年在小炮儿山挖出楚墓。这里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半壁山古炮台及千人冢遗址,有摩岩石刻、地下军事工程、“五七干校”旧址、网湖湿地五爪嘴观鸟台等。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半壁山管理区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职工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强化品牌,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半壁山管理区斥资18000万元,全力打造古战场遗址公园。目前,面积12000平方米的半壁山古战场遗址公园初现雏形,分广场停留区、中心广场、文化游廊、重檐亭、广场花坛、锁钥楼等,划分为四大功能区:中心广场区、古炮台遗址游览区、楚江观景区、场景体验区。
同时,半壁山管理区成立了农文旅产业专班,聚焦农文旅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难点,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协同、横向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为推进集团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研判交通便利、游客汇集能力、旅游潜力等因素,首批打造古战场、摩岩石刻、地下军事工程、“五七干校”旧址、网湖湿地五爪嘴观鸟台等5个农场旅游样板,谋划四季景点,连接阳新县现有路线及旅游资源,形成全域全季旅游新业态。
借“农文旅融合”出圈,高效农业释放“红利”
时下,正是香瓜采摘季节。5月5日一大早,在新农人邓勇的香瓜基地里,迎来一批批采摘香瓜的批发商。“这‘绿宝石’品种香瓜,果皮为脆绿色,相较于常规品种果皮更薄、汁水更多、口感更甘爽,备受市民青睐。”批发商成子荣说。
半壁山管理区依托河网湿地优势,发展浅水藕种植,并套养龙虾、甲鱼等,形成“莲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的复合模式。农户亩均收入超6000元,并带动60户群众增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稳定增收,莲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通过规划“借历史出圈”,发展“农文旅融合”,先后打造莲藕基地、半壁山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等6个特色休闲观光项目,给农场带来了活力,也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农场旅游不但给半壁山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国土总面积仅有2.65万亩的半壁山如今的农家乐、果园就开了10多家,当地莲藕、柑橘、小香瓜等特色产品畅销,农文旅实现深度融合。
如今,这里已是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2024年,半壁山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半壁山附近的五爪咀观鸟站,则是许多观鸟爱好者的必去之地。五爪咀背靠的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495公顷,20多个湖泊和湿地星罗棋布,极利于水鸟栖息。
万千鸟儿乘风翱翔、数十种鱼虾水中嬉戏、千百游客欣然而至……初夏,位于万里长江之滨的半壁山同样火热,人和动物奔赴于此,共同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突出文旅融合,围绕多元需求,加快挖掘农场历史文化,以4A标准推进古战场景区提档升级为抓手,持续抓好古战场、‘五七干校’、农业观光、采摘园等项目建设,形成观赏、休闲、娱乐、研学等为一体的新景点。”半壁山管理区书记郑斌说。
“三驾马车”齐发力,激发农文旅融合新动能
战争文化、农垦文化、邮电文化,是半壁山管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基和底色。
当年的战场现在已挂牌国家3A景区,三大摩崖石刻“东南半壁”“楚江锁钥”“铁锁沉江”依然明晰,景区内的“半壁锁江”还被列入黄石市最具潜力十大美景之一,上年游客接待量达12万人次。
今年以来,半壁山管理区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举办研学活动、农事节庆活动、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方式,让游客在体验农业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1969年至1972年期间,国家邮电部300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阳新开荒。在这批干部职工中,有不少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开创者,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猴票”设计者邵柏林。2015年,由管理区投建的邮电部纪念馆正式揭牌,不少游人得以来此重温那段难忘岁月。
正值“五一”长假,一群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古战场遗址公园研学。“来到这里,不仅能看到长江优美风光,更让我们学习到了武汉保卫战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半壁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蔡鹏德耐心地讲解着,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叹。
“农场依托现代农业庄园集观光、休闲、研学、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像这样的研学团,园区每年要接待上百个。我们去年接待了1万多名前来研学的学生,今年年底将突破2万人次。”蔡鹏德说,“我们将农业与假日经济、研学游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
近年来,半壁山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五七”干校纪念园,广泛收集当地的农垦文化、知青文化、邮电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业之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诗”与“远方”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