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季 孙涛 记者胡毅)今年来,南漳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法,持续推进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全县6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30余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普遍从中获益。
“分层分类”压茬推进。分层建立“企业+小作坊”双轨并行培训。一方面通过警示教育、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对6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非法添加集中培训,压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根据本地产品特点分门别类定制通俗化讲解内容,针对山区小作坊“散、小、偏”的分布特点,在全县10个镇区开设“流动课堂”,实现200余名从业者及食品安全信息员“理论+实操”双提升。
“巡回辅导”全域覆盖。针对南漳县“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特殊地理环境,创新“网格化摸排+点穴式指导”服务模式。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各个乡镇,采取“一坊一策”现场教学方式,系统梳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添加剂使用风险点,将《湖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作业规范》转化为食品生产小作坊的风险隐患控制点,讲清讲细委托检验、出厂检验的产品执行标准,破解小作坊“想规范不懂标准”的难题,实现山区90余家食品生产主体辅导全覆盖。
“以改代罚”提档升级。创新“以改代罚”激励机制,从过程控制、抽检委检、质量要求等方面敦促生产主体提升食品添加剂管理水平,落地环境改造、设备迭代、原料把控等通用规范标准10余项。通过创建示范小作坊带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融合,引导1家大型企业改进生产线,实现食品添加剂电子化精准投放;以“规范促转型”推动7家酒类生产小作坊、7家豆腐坊、3家油坊完成硬件升级改造。
下一步,南漳县将利用“三位一体”工作法全面推动监管模式由从“末端查处”向“全程赋能”转变,实现山区食品安全治理从监管模式到管理效能的系统性升级,从源头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