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闫洪亮 记者李黎)“一老一小”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朝夕”之间决定民生幸福指数。为全面筑牢“一老一小”食品安全防线,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保障“一老一小”食品安全,聚力民生实事,提升民生“温度”。
知“食”力量,护苗启航
为助力全区公办中小学食堂经营模式改革,推动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宣传培训等为抓手,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压实监管、优化布局,守护“朝阳”笑颜。与辖区共治网格共同开展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整治,持续推进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销售来源不明、无中文标识标签、无合格证明等违法行为,整改闭环食品安全问题50余个。组织对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排,深入指导食堂流程布局、设施设备等,提出了改造修缮建议20余条,确保制作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健全机制、完善联动,庇护“朝晖”安恬。建立食材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制定禁用和慎用食品类别名单,规范指导食材供应商落实主体责任,把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一关。同时,区食品安全快检中心制定了入校食材快速检测工作方案。每周五由快检中心根据学校食堂下周的菜单制定快检计划,并于检测当天上午反馈结果,如发现阳性样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拓宽宣传、践行食育,呵护“朝霞”明艳。定期举办学校食品安全业务培训会,覆盖学校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140人,全面提升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通过科普室参观、知识讲座、动手实验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传输了食品安全知识,提升了食品安全素养。
务“食”保障,守老助养
为全面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品质,强化老年助餐服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老年人集中用餐安全,联合区社会保障部门和属地镇(街道),针对全区23家“睦邻小厨”老年助餐点开展食品安全提升行动,用“市监蓝”守护“夕阳红”。
“食”时优化食堂布局,爱护就餐时光。市场监管人员提前介入,针对“睦邻小厨”老年助餐点加工流程现场勘察,指导绘制操作流程图,规范餐饮加工布局。同时借助“互联网+阳光餐饮”平台,将助餐点食品加工操作全过程透明化、可视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食”战培训人员能力,筑牢机制屏障。联合区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开展全区“睦邻小厨”老年助餐点食品安全培训,重点围绕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助餐点负责人严格落实好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做好风险隐患自查,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严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食”践细化检查方案,着力整改提升。联合制定《“睦邻小厨”老年助餐服务提升行动方案》,深入助餐点开展监督检查,实地了解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实情况。对照《老年助餐服务机构食品安全问题排查清单》,重点对助餐点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操作过程规范执行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明确整改期限。
“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常州市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构建学校、养老机构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防护新体系,为“一老一小”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全区民生品质提升上下实功、做实事、出实效,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食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