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大山深处,红缨子高粱在田野中起伏,如潮水涌动。短短几年间,该县红缨子高粱从零星种植发展到了2.4万亩,成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新路。
“现在我天天在全县跑。”安顺市黔锦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海文告诉记者,还有1个月左右,红缨子高粱就要成熟,现在进入了最关键时期,他每天都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农用无人机、发电机,穿梭在普定县各个高粱地内进行“飞防”作业。
在普定县马官镇河柳村,田间高粱长势喜人。张海文熟练地将无人机升空,机翼卷起阵阵微风,所到之处,高粱成片摇曳。5分钟不到,1亩地的病虫害防治就完成了。“现在技术太先进了。”他感叹道,如果像以前一样采用人工防治,一亩地至少要花5天时间。
红缨子高粱是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关键原料,它的种植条件非常挑剔,对气候、海拔、土壤、水文都有严格要求。2023年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与安顺市普定县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下,红缨子高粱项目落地普定。由花都区政协牵头,组织酿酒专家、企业代表组成专家组,深入普定进行实地踏勘。专家组逐村分析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确认了普定县种植红缨子高粱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在花都区政协帮扶下,确定了高粱的销售渠道以及收购模式。
项目很快落地。经验丰富的贵州晶广禾农业公司作为执行主体,负责提供种植技术、种源、销售渠道等。张海文所在的安顺市黔锦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该公司在安顺的合作伙伴,负责对接农户,进行种子发放、种植指导、飞防服务、收购等具体工作。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并明确收购价不低于每斤2.8元。
“种子我们免费发放,手把手全程指导。”张海文说,这完全打消了农户的疑虑,2024年高粱收获时,合作社的收购价达到了每斤3.2元,以当地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亩产值约2000元。“现场称重,现场发钱。”张海文回忆道,“当时我们开着货车,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收购,一天要发放数十万元。”这种实打实的收购方式,稳定了农民预期,让更多农户加入进来。
姚发萍是普定县黄桶街道田坝村的农户,今年她种了10多亩红缨子高粱。“我以前都没种过,怕弄不好。”如今,看着高粱长势喜人,她露出笑容,“应该会有个好收成。”
普定县种出的红缨子高粱将由贵州晶广禾农业公司输送到遵义市仁怀市酱酒企业内,这些红缨子高粱经过层层专业检测,完全达到酱酒原料标准。(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