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庭聿)清明前后,在江浙地区盛行着一种点心——青团。青色的皮用艾草汁做的,糯米团包裹进馅料,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说到青团,它还有一些历史典故。相传两千多年前,晋文公重耳不小心一把火烧了绵山,把功臣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烧死,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举国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们开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饱肚子的首选。还有一段传说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这几年,北方也开始流行吃青团。小编近日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熟食区的青团备受青睐;不仅如此,一些西式快餐店、电商平台更有青团的“身影”,并且销量都很高。口味大多是豆沙、莲蓉、肉松,但是也有些商家敢于尝鲜,制作出了榴莲芝士、螺蛳粉等口味的青团,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小编也不敢轻易尝试。
青团虽好吃,但不宜多食。第一,青团热量高,超量食用容易导致体内的糖分、脂肪含量超标;第二,不要晚上吃,青团原料是糯米,糯米本就不容易消化,加上晚上运动量少,这样更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以及脂肪的累积。第三,吃些助消化的食物,吃青团后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