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10月29日,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奶业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布了我国首个“生乳用途分级技术”。
据了解,该研究掌握了我国奶类质量安全变化特征、有效将生乳分级,实现了优质奶源与优质加工工艺融合,并成功构建了涵盖“饲料—养殖—加工—产品—物流”的奶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数据库。
该研究构建了以活性酶类、活性蛋白和糠氨酸为核心的优质乳品质三维评价技术,用科学数据诠释了“优质奶产自本土奶”的基本特征。
长期以来,国人面对国产奶制品的质量认知普遍存在偏差,国内消费者对民族奶业消费信心普遍不足,从而致使大量进口奶制品进入国内市场。
国家对该状况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奶业发展目标任务和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健全了法规标准体系,包括修订提高生鲜乳、巴氏鲜奶等国家标准,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和工艺标准。
由原农业部授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所实施及推广的“中国优质乳工程”,成为奶业的一场革命,试图通过以巴氏鲜奶对全产业链体系的高标准要求,倒逼乳企构建优质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对牧场、工艺和管理制定高标准。
巴氏鲜奶采用72℃~80℃左右的低温杀菌,能最大程度保留牛奶中的天然活性营养。作为优质奶制品,巴氏鲜奶在发达国家占比均在99%以上,但我国巴氏鲜奶市场占有率则低于20%,与国际消费主流形成巨大反差。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指出,不同的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牛奶,品质与营养差异很大。“钙与蛋白质仅是牛奶的基础属性,而天然活性营养才是牛奶真正的核心价值。”王加启表示,巴氏鲜奶最大化保留牛奶中的天然活性营养,让国民喝上优质的牛奶,是养殖业的核心价值,也是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