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魏梓濠 记者靳华)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今年以来,天津市静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从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技术服务、示范引领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因地制宜把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打造静海特色食品产业链条上,以持续夯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成效激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注重品质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鲜活力
多年来,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独具静海特色的调味品、炒货、酱腌菜等传统食品产业。在南运河畔的独流镇,酿醋技艺在古镇里传承了300多年,“天立”“老三立”“永丰”等各个老字号的酿醋企业鳞次栉比。今年以来,静海区市场监管、商务、科技等部门和独流镇政府通力合作,积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提升行动,大力支持食品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精,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农交所挂牌和招商引资,累计引资到位1.34亿元帮扶“中华老字号”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通过“银企对接”帮扶指导鼎立独流老醋有限公司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六条新工艺生产线;协调推动食品企业与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深度对接,完善上下游食品产业链协同配套,强化知识产权培育保护、“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目前,仅独流老醋就已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3件,突破了一批调味品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发酵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开发了包括保健醋、高端醋、果醋饮料等八大类100多个品种的醋类产品,独流镇全镇食品生产企业年纳税额超1500余万元。静海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侯希光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设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等环节,进一步疏通企业堵点、解决转型难点,搭建发展支点,加快推动静海特色食品产业链向高端化攀升、向新场景延伸,让越来越多传统食品企业老树发新芽”。
推动文旅融合,非遗美食讲述静海故事
美食遇见非遗,体验着别具特色的味蕾;文旅叠加美食,碰撞出精彩纷呈的火花。沿着大运河静海段,从南向北,一路寻访,静海的食品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漫天星斗,扮靓了运河两岸。通过近年来的积极培育申报,静海区现拥有独流老醋酿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陈官屯冬菜制作技艺、李记香油制作技艺、永兴德绿豆潮糕制作技艺等天津市非遗项目6项,独流焖鱼制作技艺、中旺焖子制作技艺、王口吊炉烧饼制作技艺等静海区非遗项目20项。今年以来,静海区积极探索“美食+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编制《静海美食故事》书籍,举办“静海味道”美食大赛,组织“品味静海味道,讲好静海故事”线上线下宣传,选树特色美食“伴手礼”、举办市民“年货节”、推荐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打造“非遗美食”景点和旅游线路等途径,以美食丰富文旅、以美食促进消费,不断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树立美食文化品牌。在今年4月独流镇举办的“花开静海 鸢舞古镇”静海区第二届运河文化旅游节上,曹三焖鱼、独流老醋、独流白糕干、卢记火烧、邵记香油……极具独流镇地方特色的美食和农副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实力“吸粉”。独流镇副镇长靳爽介绍:“独流镇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我们将持续全方位宣传推介独流镇优质美食资源,打造独流老醋博物馆、举办嗨燃盛夏非遗美食节、完善非遗食品项目旅游景点,以食为媒推动文旅融合实现新发展”。
严守安全底线,质量为先护航企业发展
质量安全是食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生命线,没有稳定的食品安全保障,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如今,静海区从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头督导包保、乡镇街全面铺进直达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服务双管齐下、企业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四驱合力”让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企业自查、自控、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天津阿兴食品有限公司是静海区独流镇一家成长速度迅猛的食品生产企业,成立短短几年间就成为烘焙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生产企业,企业成长迅猛,食品安全却仍然是其头号关注焦点。“在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我们企业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把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线,推进企业食品安全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该企业负责人谈到。自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以来,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次组织对该企业的帮扶指导,将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有机融合,切实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在规范提升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独流镇市场监管所所长黄志宏说:“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指导,建立食品企业交流研讨机制,举办食品安全知识比武竞赛,强化同属地政府包保干部互通互报机制等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工作走深走实,一步一个台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以两个责任落实助力全镇食品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