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封梅康)近日,中国食品安全报与万益蓝WonderLab联合推出益生菌科普专题,聚焦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系统健康的前沿研究。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通过 "肠-心轴"" 肠脑轴 " 等复杂机制,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形成深度互动。2 月 23 日世界心脏日之际,让我们从肠道视角重新认识心脑健康的科学密码。
一、“肠-心轴”的致命链条:肠道菌群如何摧毁心血管
1. 肠道屏障崩溃:致病菌与毒素的“血管入侵”
当肠道菌群紊乱时,肠道屏障就会“破防”,那些本不该进入人体的“坏蛋”就会趁虚而入,溜进血液循环。免疫战士们可不答应,它们会追捕这些“坏蛋”,通过粘附、凝结的方式把它们困住,让它们“原地坐牢”。可这些凝结物慢慢沉积到血管里,就会引发血栓,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
2. 代谢物“风暴”:TMAO的动脉破坏力
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让坏菌“当道”。这些坏菌会分解食物中的胆碱,制造出大量有害代谢物TMAO(氧化三甲胺)前体。TMAO就像“血管里的捣蛋鬼”,它会加速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堆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变窄、变硬,甚至引发血栓性血管炎,大大增加CVD的风险。
• 促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导致血管斑块堆积。
• 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栓风险。
• 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胆固醇清除能力。
二、情绪与心脏的“菌群剧本”:肠脑轴的双向调控
肠道里藏着一条24小时营业的“菌脑专线”(学名:肠-脑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是消化小能手,还是情绪剧本的幕后编剧!
科学家在小白鼠身上做了个综艺式实验:
• 给小白鼠移植抑郁菌 → 连夜写鼠生伤痛文学
• 给焦虑鼠移植神秘菌 → 变身阳光开朗大鼠鼠
这些能改写情绪剧本的微生物,被科学界称为【精神益生菌】,正扛起新时代抗焦虑大旗!
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交互,影响情绪与心血管健康。
三、益生菌:情绪与心脏的双重守护者
补充特定益生菌已被证实可帮助肠道菌群维持平衡,其保护机制包括:
• 植物乳植杆菌PS128:压力激素变形大师
临床试验:连续服用4周可显著改善情绪状态
• 副干酪乳酪杆菌Lpc-37:职场女性熬夜救星
临床试验:显著降低女性感知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 植物乳植杆菌 P-8:上班族情绪稳压器
临床试验:有效缓解成年人的压力和焦虑症状
结语:
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系统的对话,揭示了人体作为一个“超级生物体”的内在关联。依托前沿研究成果,科学补充益生菌、优化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或将成为守护心脏健康的多维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