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永恒 记者黄官国)端午佳节临近,为规范粽子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查处纠正原料使用、过度包装、“天价”粽子等违法行为,强化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生产环节“把脉问诊”。该局执法大队对老字号企业上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开展端午节节前突击检查,通过企业全链条追溯系统实时核验原料来源,围绕原料、生产、标签、贮运四大关键环节全链条排查“把脉问诊”。重点抽查糯米、粽叶的进货查验记录,严防染色粽叶及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线,关注异物混入、微生物超标等风险,严查篡改生产日期、虚标营养成分等违规行为,检查贮存运输环境是否符合标签标示的温湿度要求,杜绝贮运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为传统节令食品筑牢安全防线。检查结果显示,企业通过“科技赋能+细节管控”双轨并行,粽叶、糯米均可溯源,发现问题10分钟内可精准召回确保不出生产线;X光检测仪可识别毫米级金属、硬质塑料等异物,筛查效率显著提升;新型可变色脱氧剂遇氧气由蓝变粉,消费者拆封前即可直观判断包装密封性,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检查企业
严查过度包装“天价粽子”。颛桥、古美、虹桥、马桥市场监管所深入辖区商超、酒店、电商平台等重点场所,开展粽子包装及价格专项检查。执法人员重点检查粽子礼盒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依据相关标准,测量礼盒层数、空隙率等,严查豪华包装、“天价”粽子等现象;核查商品明码标价情况,查看价签内容是否完整、标价是否清晰规范,是否存在虚构原价、误导性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向经营户宣传价格及商品包装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商户有效利用“包装有度”小程序对销售商品包装层数、包装体积开展自查,督促经营者切实做到每件商品明码标价。为防范隐形销售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针对部分商家通过会员订制、虚拟礼券等隐蔽方式销售高价粽子问题加强网络巡查,联合电商平台排查异常交易,防止“天价”粽子由线下转向线上逃避监管。

检查商超
“三查”社会餐饮保安全。莘庄市场监管所和工业区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商业综合体内网红餐饮店、大型饭店开展食品安全检查,重点对食品来源、加工环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做实“三查”。在食品来源核查方面,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细致查验粽子等热销食品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情况,严防“三无” 产品、过期食材流入市场。针对网红餐饮店推出的创意联名款糕点、特色饮品,重点核查原料供应商资质、进口食品报关单及检验检疫证明,杜绝违规行为。加工环节检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依托“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对后厨食品加工流程实时监控,深入操作间重点监督网红店备餐流程、大型饭店因宴席增多超负荷加工等潜在风险,现场纠正生熟混放、交叉污染等不规范操作。在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方面,逐一核验从业人员健康证有效期、每日晨检记录,督促餐饮单位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节日市场监管,织密监管“网眼”,规范经营秩序,畅通12315等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通过“突击+科技”手段答好传统节日食品安全这道重要“考题”,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切实维护节日市场价格稳定与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