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余剑波) 作为“黄公望隐居地”景区所在地,且与亚运场馆(富阳水上运动中心)隔江相望的富阳黄公望村,曾因文旅产业发展模式陈旧、运营理念滞后,陷入客流量与口碑提升的双重困境。如今,该村以“两岸一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破局突围、迈向共富的新路径。
食旅融合,绘就文旅新图景。全面升级3A级景区旅游集散服务点,重塑“白鹤街”文化特色游步道,有机串联当地樱桃园、柿子林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融入特色美食导引图,让游客徜徉于田园山水、人文历史、餐饮美食结合的现代版富春山居画卷里;与景区联动,建成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将东洲葡萄、公望柿子等特色农产品简介融入其中,以“数字化”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山居鲜果”,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70万余人次,广泛宣介了特色美食;依托辖区商圈首创奥莱,设置美食一条街、文创展示街等,定期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将特色美食文化融入人间烟火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色优势,推进农家乐、民宿产业数字集群化发展,依托房前屋后生长的2000多棵柿树,推出“金秋火柿节”。在境内200余亩茶园内打造“公望绿茶”和“公望食宿”品牌。2024年,黄公望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
两岸携手,打造精品文创园。设立台湾海峡两岸“圆缘园”文创产业园,推动两岸特色美食在该村融合发展。特色食品方面,园区“台味巧妈”不断创新开发出了招牌凤梨酥、台式南部粽、星空吐司等台味特色糕点,经营模式也从小作坊,发展出了集线下咖啡厅、伴手礼店等于一体的特色品牌,巧妈礼盒更是登上了央视春晚平台,2024年该品牌营业额超过750万元。餐饮美食方面,园区“浙湾里”餐厅充满《富春山居图》字画元素,清蒸富春江白鲈、阿里山酸梅鸭等菜品精选东洲新沙岛等本地食材和台菜工艺,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与台湾风味的结合。节假日期间,园区还会举办“幸福市集”,引入“比脸大鸡排”“大肠包小肠”等台湾特色小吃,进一步为游客带来独特美食体验。
精准服务,打造食安样板村。黄公望村白鹤区块在黄公望未来乡村的基础上,“三化”对标打造餐饮示范一条街:后厨操作可视化,在14家农家乐全面推广阳光厨房管理,加强操作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同步设立后台监管屏、村口大屏、店内展示屏,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标识标牌统一化,为全村25家食品经营单位实行统一标识,深度提炼特色菜品及制作工艺,同时充分发掘“公望文旅”“亚运体旅”基因,研发12道特色菜品,打造极具美誉度的“公望菜品”品牌;食安共治社会化,全年计划发布红黑榜2期,并通过开放大众点评等形式,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创立“白鹤乡村俱乐部”农家乐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联盟,以“农家乐+民宿+康养+景村融合”串起村庄农旅、康旅产业链。
目前,黄公望村已完成70余户闲置农房改造,文创产业园带动500余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130余万元,还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未来,该村将联动多部门,推动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汇聚,持续深化专家帮扶与服务,全力打造“食安共富幸福村”的富阳样板,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