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近期,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组织执法人员整治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下简称“两超一非”)问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执法人员聚焦糕点房、卤制品店、饮品店等重点业态,采取“台账核查+现场快检+实验室检测”三级筛查机制,重点对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乳制品、米面油、糕点、肉制品等生产企业及委托生产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经营店、火锅店、烧烤店、麻辣烫店等开展检查。期间,该局九宫庙市场监管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办的重庆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生产经营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那非物质)的食品案因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现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形成有力震慑。
期间,执法人员还组织辖区内糕点、酱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宣贯培训会,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法规要求。同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发放《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手册》2300余份,签订《规范使用承诺书》350余份。通过举办食品安全宣贯培训会、警示约谈会、宣传活动等20余场次,广泛覆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不断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守食品安全红线。
在整治中,该局已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食品抽检“哨兵”作用,对近三年抽检不合格、投诉集中、新开办的15家单位实施红色重点监管。推动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接入“渝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添加剂使用数据实时上传。联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展“阳光添加剂”行动,要求入网商户公示添加剂使用明细,对现制现售类食品实施“一餐一码”溯源管理。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食品添加剂“三定三查”制度(定人定岗定责、查来源查用量查记录),探索建立食品添加剂“负面清单”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深查真改一批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一批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