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端午节将至,农村集体聚餐迎来高峰期,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节日食品消费环境,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集体聚餐重点场景,开展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通过“严把关口、排查隐患、强化监管”组合拳,全力筑牢农家宴食品安全防线。
一是加强源头把控,强化资质与原料监管。全面开展从业人员资质核查,重点查验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资质证件,确保“持证上岗”。建立从业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及时更新健康状况和培训记录。持续落实食品原料溯源管理,要求承办者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重点检查畜禽肉、散装食品等原料的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台账等。对采购渠道不明、票据不全的原料,当场责令下架停用,并追溯源头开展调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216人次,交办问题37个,均已整改到位。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开展全链条风险治理。申报备案“零遗漏”。依托“食安联创”平台,强化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管理。协管员、信息员加强排查,确保“应登尽登,应报尽报”。分级评估“全覆盖”。根据聚餐规模实施分级现场评估,200人及以下由村(居)协管员、信息员现场检查加工环境、原料质量等,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落实。200人以上由镇(街道)食安办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组成检查组,重点评估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禁止举办。快检筛查“强支撑”。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对聚餐现场的食品原料、加工成品开展快速检测,重点检测农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截至目前,未发现不合格样品。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全方位社会共治。靶向培训“强能力”。组织农家宴承办者、民间厨师开展节前专题培训,围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强化从业者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培训覆盖300余人次,开展现场宣传20余次。社会宣传“广动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群众宣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知识。鼓励主家和参加聚餐的群众主动参与到对农家宴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积极推动社会共治,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下一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持续抓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紧盯问题不放,全力防止问题反弹,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