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志彬 记者程家武) 安徽省天长市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天长市从重管理、严产出、强追溯等方面入手,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之路,织密织牢农产品安全“防护网”,精心呵护百姓“舌尖安全”,探索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好路径。
一、从管理上筑牢安全“压舱石”。天长市从政策、人员、资金、合作、考核等方面,搭建起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四梁八柱”。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该市出台“1+1+2+N”工作体系(“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方案、“1”个食品安全工作若干措施、“2”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N”个相关配套举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农业现代化等全市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
二是加强要素支撑。加强设备、队伍、资金保障,设立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6个,配备监管员、检测员32名;建立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6个镇(街)标准化快速检测室,配齐酶抑制和胶体金速测等设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近三年累计安排监管经费858.6万元、检测经费513.9万元、执法经费1216.8万元。
三是强化工作闭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卫健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会商和联合执法,推进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考核问效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镇(街)、市直相关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比重达9%,推动压力层层传导,形成工作闭环。
二、从产出上把牢田间“首防线”。一是聚力绿色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农膜、农药和肥料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开展回收利用工作,建立“村组有回收点、镇街有回收站、县级有集中处理中心”三级回收体系,2023年,全市设立农业废弃物回收网站点103个,其中镇级回收站16个、村级回收点86个、回收企业1个。实现废弃物回收率82%。开展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业利用率已提高至41.5%。目前已建立17个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17万亩,辐射面积68万亩。
二是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天长市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汊涧食品小镇两大平台,按照“生产标准化、资源高效化、质量可控化”的工作要求,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有机融合。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建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获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家、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家;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
三是打造品牌效应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把优质“产出来”,把品牌“树起来”。该市积极培育农业“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71个,认证农产品面积达63.9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6%。“天长大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获批第二批省“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长芡实”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首批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长三黄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天长百家荡”“倮倮大米”等10多个产品品牌荣获全国农展会金奖。
三、从追溯上织密防控“一张网”。一是实施合格证制度。天长市开展“合格证+追溯码”推广行动,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开具带有追溯二维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创新设立合格证开具便民服务点18个,解决小散农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5.79万份,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查验、收取、保存合格证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出证、农贸批发市场积极验证,确保了合格证有效运用。
二是实行巡查制度。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原则,天长市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市划分为16个网格,明确县级监管员25人、镇级监管员32人、村级协管员153人,创建以来,网格化监管479次,巡查企业2357家,解决问题17个;借助农资经营系统、智慧监管等平台,不定期对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主体分类分级,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等措施全程监管、全程追溯,筑牢监管底线。
三是开展常态化监测。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一张网”,离不开常态化风险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天长市开展了“常态测+专项治”护安行动,按千人口2批次标准,每年定量检测农产品1260批次,其中风险监测占80%、监督抽查占20%;在全省首创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快速检测,每年检测农产品11.5万批次,检测量和数据上传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农业农村部、省、滁州市每年对天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100%。督促生产主体采取企业自检、委托检测等方式,做到无检不上市、上市必检测。
天长市引导、鼓励群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发挥天长市稻米协会等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组织带动作用,开展“不安全、不采摘、不上市”等倡议活动,聚合“红黑榜”、新媒体宣传、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协会等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共治、共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