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黎 记者黄官国)上海静安寺商圈的“CP静安”是餐饮全国首店、上海首店和区域首店的聚集地。首店集中开业通常意味着商场、企业在应对大客流消费者的同时,还要迎接多部门、高频次的检查,难免让“初来乍到”的企业“难以适从”。
如何在筑牢餐饮单位安全防线的同时,有效降低多部门现场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行为的影响,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落地实施,构建了以“一体化综合监管”为主轴,以“数治场景”与“共治场景”为两翼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范式。
近日,在“CP静安”,一支由静安寺市场监管所、街道城运中心、平安办、综合行政执法队、消防支队等多部门组成的“一体化综合监管”执法队伍,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监管理念和执法温度。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推进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区绿化市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消防救援局、区数据局等部门,制定了包含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和市容环境卫生等多项检查标准的行政检查表单。表单涵盖了百余项检查标准,并根据投诉举报情况进行优化,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在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方面,静安区相关部门(执法人员)选择在餐厅客流平稳时段进行联合检查,并通过“检查码”提前告知商户检查内容和要求。各部门协同合作,针对餐饮企业的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检查,包括人员管理、原料储存、加工操作、消防安全、餐厨垃圾处理等。市场监管部门同步进行餐具和洗涤剂的检测,确保监管的全面性。检查结束后,各部门会将整改事项清单统一告知企业,并要求其限时完成整改。这种“减频增效”的监管方式,有效降低了商家迎检成本,并确保了安全防线。数据显示,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静安区餐饮一体化综合监管的现场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0%。
同时,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以“数据”为核心,充分发挥“天鹰”、“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能远程监管,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场景应用,以数智化方式撬动监管方式的转型。目前,全区已完成1700余家餐饮企业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辖区市场所借助智慧大屏,及时发现餐饮企业的问题并督促整改,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则通过“云复核”功能跟踪整改进度,形成“一体化综合监管”闭环,推动餐饮企业加速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静安寺商圈作为上海重要的商业中心,拥有众多商场,其餐饮企业安全运营与商场运营管理方的责任息息相关。商场运营管理方在推动商场内餐饮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监管职能,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食品协会等社会力量,构建“非现场检查”机制,并以“CP静安”项目为示范,引导商场运营管理方采用多维度管理手段,建立商业体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格局。此举旨在确保餐饮企业安全运营,保障消费者权益,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颉鸣表示:聚焦破解“多头检查”瓶颈,实现“无感检查、有感服务”的监管理念转变,通过持续推进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探索“非现场”监管、“触发式”监管新模式,给检查频次做“减法”,给监管质效做“加法”,不断提升企业感受度,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